01.疫情下,我们的焦虑与紧张

作为一名疫情心理咨询志愿者,这几天,我接了许多求助电话。不过,来咨询的,没有一例是确诊病人,绝大多数的电话都围绕着一个核心:焦虑。

老师,我们小区有一例确诊的,我已经好多天都不敢出门了。昨天又看到一个楼下确诊,楼上没几天也确诊的新闻,我现在好慌。

老师,我每天都在到处刷口罩、酒精,可是一直没抢到,现在买菜都不敢出门,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要熬多久。

确实,在这场疫情中,生活节奏被打破,可又不能实实在在的做些什么,这种失控感,会让人焦虑。

我身边,焦虑的人也不少。表姐所在的小区最近出现了一个确诊的,每次出门买菜回来,洗手、消毒不说,强迫症到衣服都要洗掉,就担心无意中接触了潜伏期的人。平时,她化身“消毒大使”,家里每天要彻底消毒一遍,老公、孩子、家里的狗都是她的重点监督对象。

表姐夫在家族群里吐槽,表姐直接甩了一堆新闻链接:“没戴口罩,买菜近距离接触15秒被感染”、“门把手上发现病毒痕迹”、“男子隐瞒武汉归来史,多处吃酒席,众多亲友被坑”。

她说:“你们看看,病毒哪哪都是,随时都可能接触到,我能不怕么?”

看表姐发完,大家都沉默了,估计也开始焦虑了。不过,我觉得,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。紧张和焦虑,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也是我们的生命能量。

02.你在用哪种方法应对危机?

在我系统受训于情绪流派时,有一个重要的认知,我们的大脑更容易启动的,不是幸福快乐系统,而是恐惧系统。

为什么?这是为了应对危机,保命!

简单地说:当恐惧系统启动时,我们有三种反应,战斗、逃跑或者僵住了。

在疫情、地震之类的重大的灾害面前,所有动物的自然反应是就是启动恐惧系统,紧张是动物的本能,因为动物面对危机时,肌肉收缩的状态,很容易让动物快速行动,这是几百万年的进化。

人也一样,紧张、手脚肌肉发紧,心跳加快,大脑也变得警惕,这些,其实都是很重要的自然反应:我们在积聚能量,随时准备为自己战斗。

虽然我们不在一线,没有24小时无休的辛苦,但我们无形中也会有一个很辛苦的地方:因为我们不在现场,我们能做的战斗,就是闲在家里,不出门。

于是,肌肉紧张就没办法释放。这时候,我们内在会有一种误会——我是不是什么也没为做?我什么也做不了?

这时候紧张、焦虑就来了——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抗压力弱,而是我们都有一颗随时准备战斗的心。

在加上网上的各种信息:“万家宴”社区,33栋楼都有发热病人、男子武汉返乡参加宴席,4000多人被隔离、老人不带口罩,劝阻无效......

你身边如果有这些人,你是不是不怕疫情,反而更怕他们的这些行为。

所以,我们的恐慌并不出在焦虑上,而是因为,我们持续处于一个威胁之下时,积压了太多焦虑,却没有出口,时间一长,就很容易开始”乱抓“。

就像不会游泳的你,被放进了一个泳池,水位逐渐增高,你就会感到威胁,开始挣扎。这和被关在家里,刷新闻、抢口罩,是一个性质的,都会增加你的恐慌。

03.所以,一旦你开始恐慌了,从源头来说,其实是你的焦虑累积太多了,所以,我们要做的是放光焦虑池里的水:

第一,降低大脑紧张积累。

紧张是肯定的,只要疫情还在,紧张是我们的本能,所以,不要再说——别紧张了。

理解自己的紧张其实是生物本能,这是我们大脑应对危机状态的自动调整,因为动物面对危机时,肌肉收缩的状态,很容易让动物快速行动,这是几百万年的进化,所以,不要和大脑做斗争。

关键是要学会和紧张好好相处:告诉自己,我收到了肌肉想要随时帮助自己的力量感。

第二,降低肌肉紧张积累。

可以做一些肌肉放松练习。先全身紧缩,然后再突然全身放松,这样有利于感觉到放松。

另外,敢紧把平时想做又没空做的事儿做完,比如鱼缸吊鱼,数瓜子,滚床单(纯粹在床单上滚而已,你没有想多了?)、把床铺当跳床使用等等。

第三,屏蔽小道消息,降低内在的无力感,提升效能感和内在秩序感。

很多小道消息,缺乏真实性,却很能激起人的恐慌情绪,对生活没有一点实际意义,所以,不妨屏蔽它们,看新闻以官方渠道为主,感恩那些在一线奋战的人,同时,也为自己当前的“无所适事”正名。

特别是要清楚地告诉自己,目前,每个宅在家中的人,都在做的是切断传播途径,所以,我们在做“很有力、很重要”的事。这个时间,你也可以打扫一下卫生,整理家里的杂物,建立一个临时的生活规律。比如大致几点起床,上午大致做什么,下午安排什么事,晚上再做什么。建立一个临时的生活规律,也有利于我们恢复生活的掌控感。也可以整理旧物,增加我们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感,看看旧照片,很能带来新的希望。

第四,提升连接感。

家里可以开吐槽大会,越是能表达自己的心情,就越能增加连接。给各地亲友打拜年电话,报平安。

全家人的拥抱,特别是夫妻之间与亲子关系之间的拥抱,能有效的提升皮肤感,带来连接感。

最重要的是,如果你内在的躁动无法安抚,可以及时打援助电话,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疏导。

最后,疫情期,希望所有人都有一个好的身心状态。要知道,冬天总会过去,春天即将来临。

小编推荐心理学文章:

培养一个心理阳光的孩子的九个建议

引路才是行善的最高境界

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

学会幽默很重要

克服猜疑心理